信仰一家人

證道搜尋




為人父母是咁的:「Y- yield 讓步遷就」

刑生刑太有一子一女,正值青少年時期。他們與父母的價值觀、看事物的觀點、處事的方式都絕然不同刑生是一個「一言堂」父親,常說「我食鹽多過你食米」,認為自己的意見最有見地,處事的方式最好,要求兒女絕對服從。兒女漸漸長大,有自己的主見,又有自己的「一套」,那會聽他的話?所以,兒女要「攪革命」,凡事都與刑生「撐到恆」,各不相讓,天天「家嘈屋閉」。刑太㚒在他們三人中間,左右做人難,煩惱不已。

應生應太是「廿四孝」父母,兩位青少子女認為父母的想法及做法都十分「老餅」/old school他們有自己的想法,有很多青少年人的慾望,也希望能擺脫父母的保護及影響,有更多的自由。大女最識用「嗲功」「氹」老竇,「嗲功一出,所向無敵」,應生立刻軟化,凡事都讓步應承,於是女兒就「得米」了!兒子則十分聰明,技巧地善用「要脅功」,應太「買佢怕」,也就乖乖就範,遷就他的意願。應太的姊姊看不過眼,認為應生應太「唔夠硬淨」,被子女「玩弄於掌上」,竉壞他們。

楊生楊太也有一對青少子女。兩位兒女都認為父母顧慮多多,什麼也關心,過份緊張、過份謹慎。而楊生楊太則認為他們「初生之犢不畏虎」,遲早會出事,所以經常給予意見,不斷提醒,「吟吟噚噚」。兩位兒女都躲避父母,陽奉陰違,自把自為。這令楊生楊太更加擔心,更加希望能守住他們。楊生楊太這樣做確實弄巧反拙。兩位兒女透不過氣,開始有情緒的反動了。

幸好楊生楊太懂得向輔導員求助。他們學曉了放手讓青少年兒女表達己見及容許他們作不同嘗試。在非絕對的事情上雙方「傾唔埋欄」的時候,一人讓一步,找出win-win的雙贏方案。又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及處事方式不一致的情況,學習互相遷就。楊生楊太真的成功轉型!他們現在只堅持絕對的道德原則及對兒女生命重要的事,例如:不能吸毒,不能婚前性行為,努力裝備自己等等。至於一些次要的事,例如,最夜可以幾點回家,需要幾多零用錢,能否與同學外遊等。都靠和平協商,互諒互讓,互相遷就的方式,共同作出決定。

各位讀者,你像刑氏夫婦?應氏夫婦?還是楊氏夫婦?

父母與兒女相處,絕不相讓及輕易拱手相讓都不是合宜的做法。有智慧的父母能在一些無傷大雅或相對的事情上,因時制宜,為兒女作出一些讓步及遷就,免得破壞雙方的關係及感情。而在絕對的道德上有所堅持,讓兒女有所依循。

撰文/梅余秀嶽牧師 (Maisie)
*圖片出處:/unsplash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