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仰一家人

證道搜尋




「又唔早D講!」-關係中反思與成長

疫情期間,與太太在相處上也有些學習,較早前有機會與「活愛伉儷」及「東九伉儷團契」分享。以下嘗試用文字表達,願能成為你的一點激勵、提醒與祝福。

事發經過 (由怕變壞了的蕃茄引起⋯)
星期日早上.太太請大兒子煮忌廉蘑菇湯,另配她的自製麵包(早上開始弄的)作為午餐。午餐後我打開雪櫃,看見自己星期五買回家的蕃茄,摸一摸,蕃茄面有水,以為是變壞了,有點嬲,忍不住大聲叫了出來;後來再摸真啲,原來尚未變壞,便叫太太先吃那些蕃茄,或許煮蕃茄炒蛋。繼而,又看見數天前買的西芹、甘筍及尖椒仍在。隨後我又吃了一隻很熟的香蕉,說:「其實我真係好怕D食物變壞,好唔想食物變壞。」老婆聽後開始變臉,隨即在雪櫃內拿出所有蕃茄、甘筍、西芹等蔬菜出來,說:「今晚煮羅宋湯。」太太說用解凍中的冰鮮雞煮羅宋湯,但大兒子卻希望焗雞,我便主動提出去買豬骨來煲湯,太太說買雪藏咸豬手會經濟些。

反思(被衝擊的核心信念/價值觀/安全感)
去超市買豬手時,我嘗試反思自己為何剛才有如此嬲的反應:
1) 這些蕃茄是我經過多番考慮才買的,當日已比較了好幾檔,只有這檔最好,唯價錢差不多貴一倍,但想到可以買些好吃的給家人,也是非常值得的!但結果⋯卻被存放在雪櫃好幾天仍無人問津,若腐壞了就非常浪費,好唔抵,早知買較平既!好似蝕底咗咁!

2) 這情境讓我很快又聯想到曾試過有一些食物變壞了,然後扔掉,實在很浪費。所以,當這天遇上同樣情況,很快便想到:既然雪櫃仍有這麼多可能會變壞的食材,不明白為何午餐不吃這些?為何不預先計劃?為何不看看雪櫃內有何食材?不先吃那些期限快到的食物,反而去整麵包?

深一層的反思(多角度:自我標準/感受別人)
1) 太太今早第一個起床搓麵粉整麵包,而且連日來更經常預備各餐給我們一家大小,但⋯我卻沒有欣賞她為家人的付出,還嫌她不作計劃。

2) 其實類似情況過去也曾發生,而太太在這方面已醒覺了很多,但我仍以我的標準去要求她,著眼她做不到的地方,卻沒有包容二人的不同,沒有欣賞她的進步(改變);她並不是刻意這樣安排,更不是要與我作對。只是我沒想到,她與我本來就是不同的。

3) 在我的思想中,浪費=嘥錢。太太建議用較經濟的雪藏豬手煲湯,其實她也是一個會考慮經濟的人。(亦是因著我的情況而作出的考慮)

4) 筆者自少已形成慳儉習慣,而過去讀神學及初牧職的階段,曾試過經濟緊張,甚至拮据⋯⋯「唔好嘥」「用得唔好嘥」、如何「精明地」運用金錢(慳)、物品要「用到盡」等,成為我其中的生命主題。這些生活態度本來是美德,但過了火位便會對身邊人構成壓力,也成為自己的綑綁。

作出修補(如何避免或減少日後重蹈覆辙)
1) 安排時間向太太分享及道歉
2) 自己不要一次過買太多食材,造成家人不必要的壓力
3) 若有下次,看清楚及想清楚才慢慢表達,留意自己的語氣
4) 認定主必看顧我們一家的需用

續﹕
過多星期後(星期四),我特意在早上與三名兒子到大埔墟街市買餸(入貨-當晚打邊爐,到梁X記買肥牛、羊膝、海鮮及X記腐皮等),亦問太太有什麼要買,讓她可透透氣休息下。在巴士上,老三問我幾時父親節,話想出街買嘢,我問:「想買乜?」 他說:「買耳機給爸爸」。這個仔好sweet,留意到爸爸的需要。(聽到都開心,哈哈,雖然後來他未有買><)

到星期六,我與太太在島附近買餸,去完超市後,到小型街市買皮蛋,尖椒及芽菜等。突然想起,剛過去的星期四在大埔街市也想過買這幾款食材,但因太太沒有提出,所以沒有買;但這天太太卻說要買,又令我聯想起:「為何不早些說,那麽便可在村外買,這樣可省下20-30%啊! 」

感恩,這次在表達前,卻記起先前的學習:「若有下次,看清楚及想清楚才慢慢表達,留意自己的語氣。」然後,我輕聲地說:「先前都有想過買這些,但妳沒有說要買,所以沒有買。」 太太回應:「芽菜唔能夠放咁耐呢!」我說:「咁又係!」再想,其實星期四已買了不少食材,另也可視作支持馬灣小商鋪呢。(總要找些藉口幫助自己好過D,可見我仍在學習中><)

我是一個吃完晚餐便會問明天午餐及晚餐打算吃什麼的人;太太則是明天吃什麼,明天才算吧:「放心,一定有嘢俾你食。」(提醒我!這正是我們的不同,我要學習與此共存!)

到星期日崇拜後,與太太到島內超市買西芹,她連隨說﹕「老大話要買羅馬生菜。」天呀!又是星期四在街市看到的,當時也有想過買,同樣都是沒有買;老大星期四也一起到街市,心裡很快便浮起「點解當日唔買?」細想後,相信他當時未有想到星期日要吃呢。(我也要學習老大與我的不同共存!)

結﹕
聖經說: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」(哥林多後書五17) 這裡提及新造的人,在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救主,立志為主而活後,我們乃是上帝的新創造(New Creation),意味著可以不再一樣,可以在主裡跳出舊有的框框,可以解開不自由的綑綁,可以破除昔日的枷鎖。然而,基督徒並不是舉手決志信主後便自自然然煥然一新,我們需要作生命(信仰)反思,改變,才能在基督裡成長,逐漸蛻變成更合神心意的人,要提醒自己不要做個「不斷認錯,但永不改過的人」。

感謝主!讓我倆這廿年經歷了很多人生的高低起跌,感恩能並肩前行,互補不足, 在主的愛中學習反思與成長,作個更討主喜悅的人!


撰文/英峰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