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福+雙月刊

證道搜尋




教會「一致的」前行動力

不少人會問:「為何基督教會分成那麼多不同的宗派,常給人一種散亂的感覺?」其實,這是宗教改革過程中很正常的結果。在改革的初期,因著地方、時間、宗教、文化背景、神學思想等差異,產生了不同的宗派。雖然各宗派在名稱、體制、路線或神學重點特色上不盡相同,但在最基本的信仰根基上其實是相同的,就是都以《聖經》為最高的權威,只是個別的強調點有所不同而已。因此,各宗派在靈裡是合一
的。


大誡命與大使命
新約聖經中,主耶穌給教會兩項命令,就是「大誡命」及「大使命」。這兩項命令就是建立教會最根本的目的。

可12:28-31記載有一個文士問耶穌:「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?」主耶穌回答:「第一要緊的就是說:『以色列啊,你要聽,主——我們神是獨一的主。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—你的神。』(參申6:4-5),其次就是說:『要愛人如己』(參利19:18)。」主耶穌要藉此告訴他們,不是要死守某一條誡命,而是要明白誡命背後的精義。「愛神愛人」是遵守誡命的原則。

太28:18-20耶穌復活了,在升天前向門徒頒佈大使命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,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主託付教會的使命就是「使萬民作主的門徒」。

使徒保羅在基督受死的愛激勵下,靠著聖靈的大能,到處傳揚福音,領人歸主和建立教會。

三福與兩項命令
三福事工十分重視兩項行動:「禱告及實習佈道」

保羅三番四次請信徒為他禱告,好叫他可以得著傳福音的勇氣和能力。(弗6:18-19,帖後3:1)
三福訓練期間,每週受訓者必須與兩位禱伴一起以謙卑的心來到主的跟前禱告。藉著禱告,受訓者能明白神的心意、能產生傳福音的勇氣、能帶來滿足的喜樂、能討神喜悅及榮耀神。所以,禱告確實能令受訓者更愛神愛人。

保羅為了福音的緣故,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。(林前9:19-27)
三福的異象是每一個國家裝備每一個族群及年齡層的基督徒,向每一個人作見證。為了裝備每一位信徒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,香港三福製作了多元訓練材料(兒童、青年、成人、長者、得人漁夫及故事編織法),以倍增的門徒訓練方式去裝備信徒成為得人漁夫及其訓練者;並製作了多元佈道工具(三福扇、三福摺卡、福音單張及福音講述畫冊等),協助信徒實踐佈道生活化、生活佈道化。

三福不僅重視佈道,也著重栽培。香港三福也製作了多元栽培材料去裝備信徒參與栽培(即時栽培、首六日跟進、七日後約會、初信栽培、進深栽培、編織法栽培)工作。務求藉貼身的跟進工作,一步一步引領初信者融入教會。當初信者在教會的栽培系統下逐漸成長,他就可以接受三福佈道訓練,加入傳福音行列,為主作見證。

筆者認識不少的三福教師,他們從前都是三福果子,後來接受三福訓練成為隊長,最後修讀講習班,成為三福教師。另外,當信徒不斷領人歸主及栽培別人的生命成長,自己的靈命也同時會相應地加速成長。這正是三福的使命宣言——為著神的榮耀,裝備教會往普天下去,建立友誼,領人歸主,訓練門徒,健康增長。

三福的實則影
三福於1962年在美國誕生,於1996年發展成一個全球性的倍增門徒事工。

1978年三福引入香港,至今香港三福踏入第四十三年。感謝神使用香港三福不僅服事本地堂會,也走出香港,往普天下去,服事了四大洲(北美洲、歐洲、亞洲和大洋洲)的海外華文教會。根據2018年香港三福的資料庫記錄,有推行三福訓練事工的堂會已超過1,000間(向本會申請檢證的本地及海外堂會;言下之意,絕大多數的海外華文堂會都向當地的三福辦事處申請檢證)。

三福有句名言:「救靈競賽,分秒必爭,人人傳道,三福精神。」不論是何宗派,不論使用何工具,只要教會願意趕快傳道,就活出了三福精神。


撰文/梁惠儀牧師 (「香港三元福音倍進佈道」總監)
圖片/unsplash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