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福+雙月刊

證道搜尋




孩子「福音心田」成長篇
2018年一家五口(位置:中間)第一次往泰北探訪宣教士及了解當地需要

父母的使
……至於我和我家,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。」(書24:15) 以神為一家之首,是我和丈夫在婚盟中的宣告;更立志要學像哈拿獻撒母耳一樣,把孩子們獻給神,我們只是孩子在地上的管家。我和丈夫更不斷反思如何能實踐以家庭事奉神,讓家庭成為我們門訓孩子的基地!

當孩子出世後,我們建立了恆常的家庭祭壇,除了每天讀經禱告的生活,也在合適的機會中,帶著孩子參與我們的服事,如街頭佈道、社關探訪、賣旗籌款、為宣教士步行籌款……等。身體力行地教導孩子敏銳四周的需要,並活出大使命的重要。

孩子的回應
最近有機會與大兒子及二女傾談時,我問:「你們什麼時候開始體會及覺得傳福音的重要?」

(中二)大兒子分享:「還記得媽媽在我K1時帶我在街上派單張傳福音,當時只是覺得很好玩,但後來與公園的公公婆婆傾談後,才覺得他們很慘無人理。四年級時你叫我與『媽媽團契』的姨姨一起到美孚公園傳福音,我覺得不陌生不懼怕,因為本著與他們傾計(我自小也習慣了),但後來才知道原來人的心真的很硬很固執,傳福音真的很難呢!」

「又記得三年級時,爸爸與我一起參加團契的河北探訪,探訪當地的孤兒院及辦福音營會後,發現當地小孩的禱告很美很懂得祈禱,而我好像什麼都不懂,那時才開始對禱告更加認真。到了四年級又去河北時,再次遇見那些小孩,我好像與他們建立了一份情,成為好朋友,更分享自己的教會生活,和教他們講五色珠福音。我感到很滿足,因為能夠用普通話教導他們,哈哈!可惜現在不能再去了,很掛念當地的小孩;也感受到在香港原來可以隨時聽福音及返教會是很幸福的。」

「還記得2018年參與了『媽媽團契』的泰北短宣,我不感陌生了,更明白自己去短宣的目的(因為曾經去過河北);知道自己可以做小老師教導當地泰北人華語,並藉此向他們傳福音;也明白媽媽在做什麼,知道為什麼你和當地的宣教士要向他們傳福音呢!」


丈夫與四年級兒子往河北探訪孤兒院

(小四)女兒分享:「媽媽,記得K3時你為我舉辦了一個福音生日會,你告訴我生日是記念主的恩典,也可藉此向人見證及傳福音,不是為了自己收禮物,我很難忘!」

「又記得一年級時,你帶我與『媽媽團契』的姨姨到美孚公園傳福音,我第一次向一位伯伯分享五色珠,後來他還跟我們在公園開聲祈禱決志。那時才知道,這就是傳福音。見到人信耶穌很開心,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向人分享福音。有年暑假,我又可以一起去泰北短宣,與姨姨配搭唱詩歌,教導當地小孩做手工及傳福音。原來,他們很難才有機會聽到福音。雖然我的普通話很差,但想學好些,將來向他們傳福音。讓人認識神是很開心的,所以在聖誕節及新年或同學的生日時,我也會送上一些福音單張,希望他們可以信耶穌。」

我問:「那麼你們在傳福音上有沒有不好的經歷或感受?」

兒子:「在街頭佈道時見到人拒絕福音而且又這麼心硬,其實好嬲,因為對方太固執唔聽人講……!」

「其實不想見到我身邊所愛的朋友及親人落地獄,很想他們信主,所以我也曾邀請同學一起返青少,但他們返了一次便不返,會再嘗試繼續邀請的!」

女兒:「在疫情時,我曾經把教會兒童崇拜的連結給同學,但同學竟然在電郵用粗口回覆,雖然有些不開心,但知道人信耶穌真的不容易,會繼續努力呢!」

我和丈夫體會到要孩子明白大使命及福音的需要,不能只從聖經知識中教導,而是需要讓孩子親歷其境。縱然在傳福音上可能會遇到挫折,但也藉此擴闊了孩子的視野,讓他們更明白福音的重要。家庭是我們教導的場所,要非常珍惜每次能造就及教導孩子的機會,他們也是我們的門訓對象。但願每位孩子,自小便能成為主的門徒,學習跟隨主!


撰文/甘唐麗萍傳道(Donna・三位孩子的媽媽・媽媽團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