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福+雙月刊

證道搜尋




蘇牧師家書:交接心聲

還有三個月的時間,我便從「恩福堂主任牧師」的位置退下來。不少弟兄姊妹見到我的時候,都會問:「蘇牧師,退休的心情如何?」老實說,我「退」了以後,也不算是「休」的,因為還有兩間神學院的事奉擺在我面前,而且都是「如火如荼」地發展。所以,我不敢如保羅所說的,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已經跑進了,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!」擺在面前的事奉,是我心裡未完的「心願」,因為神對我的召命,不是單單為了香港的需要,也是為到全球華人的需要。我也深信,這些需要,絕對不是我可以完成到的,只能夠盡我所能,忠心完成主交付我的使命,盡力去尋找接棒的人,將「合適的人」安排在「合適的位置上」;但是,這是超困難的工作。

此外,令我最擔憂的是,接二連三的試煉排山倒海地臨到我們:先是因「修例」而帶來的社會震動,接著是「新冠肺炎」全球性的災難出現,當這災難還未完,「港版國安法」草案又在人大表決通過,整個香港又再一次陷入「動盪」的局勢中。但到這個時候,我們的新「副堂主任」還未產生,新的「架構及區牧選舉」機制尚要等待。所以,我退任後,「堂主任」黎家翹牧師、「副堂主任」Maisie牧師及鄭昌牧師,還要面對未來洶湧而來的問題及牧養工作,壓力沉重,可以如何應對呢?

剛過去的執事會,因為溝通尚未足夠,我們便撤回了「副堂主任及區牧選舉」細節議程。第二天凌晨,除了寫了一些訊息鼓勵「架構重整小組」的弟兄姊妹,我心中也有另一些想法:在未來教會的管理方面,要循序漸進、就地取材、行一步見一步。當我們面對試煉時,「他試煉我之後,我必如精金!」我相信,「試煉」是每一個主的僕人最好的成長路。我們的信心、經驗、忍耐等,要成熟,是沒有捷徑的,是要經過「千錘百煉」才能產生。

但願我們的新班子,在這一連串的試煉中,能夠循序漸進地更加老煉,合乎主用。但弟兄姊妹們,「國家有難,匹夫有責」;同樣,「恩福有需要,恩福家人人有責」。回想我們的過去,就是這樣成長的。願主與我們同在,繼續帥領我們,拓展神家,榮耀主的名。


家翹牧師﹕接棒心聲

還記得十多年前與蘇牧師見面前,已被他那「願華人得著福音」的熱枕吸引。當時恩福中心還未落成,許沛賢牧師帶著我參觀當時的樓層裝修工程,轉眼間十多年便過去;期間曾與不同牧者配搭,也有幸與國內牧者認識,被他們那份為主全然燃燒的心志感動。蘇牧師說到神給他的使命是為了全球華人的福音需要,我想這又何嘗不是這三十多年來恩福承受的使命和夢想呢?在疫情中,神開我們網絡傳道的門,恩福的網上崇拜無遠弗届地使海外內華人得著眾牧者的牧養,我深信這開了的門,無人能關。

蘇牧師非常關心恩福面對內外變化的衝擊,這也讓我回想蘇牧師何嘗又不是於八十年代、香港人心動盪的時候回歸香港。回首三十多年,雖有內外艱難,但神賜下足够的恩典,幫助我們到如今。前行,仍惟有神是我們的堡壘和高臺。至於恩福探討以新的架構去回應牧養和傳福音的使命,我自己也在探索各方輕重,過程中感恩見到無論是恩福同工、執事表達的都是對神家的關愛,願意冒險敞開自己內心感受的那份真摯,這過程已是我在候任過程中的一大學習和得著。現在讓我們放慢腳步,先享受相交的摯誠。

四、五月間,教會成立聚會重啟小組,小組不斷關心疫情的變化、政府的措施和同工牧養和重啟的挑戰。現在我們定下六月十三和十四日重啟崇拜(詳情請參閱網頁公佈)。我相信不同人對衞生的標準也許有所不同,教會在重啟時,各防疫措施會盡量做到至臻完善,我們加置了紅外線體溫探測裝置,加強教會清潔、定下人流管制措施和聚會防疫指引等。感恩的是,我們終於有機會實體見面,一同敬拜。當然作為家的一份子,期望各恩福人按事奉人員的指引,彼此以耐心配合;團契組員在使用教會房間及物資後,能協助清潔。這同心的擺上,必使我們更有家的溫暖。重啟時所做足的一切,是為我們走更遠的路。

當蘇牧師有另一新里程於神學培訓,願神使用恩福承繼當日的異象堅守聖經真道、回應社會需要、砥礪靈命成長,藉開拓植堂及多元化事工、面向普世宣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