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仰一家人

證道搜尋




泰北工場的「艱難vs恩典」

不要輕看「代禱信」
今次是我第三次帶領團友到訪「中華福音使命團差會」(簡稱中福)的常春藤泰北工場。與過去兩次(2018及2019年)不同的是,今次是相隔六年之久才重遊舊地,看見很多的轉變與發展,見證著神在這工場的工作。

這次訪宣,有幸參與一個本地泰人堂會獻堂感恩崇拜。其實,我們從沒探訪過這個堂會,但在過往數年收到的代禱信中,遙距地得悉他們努力地籌款建堂的經過;今天,卻能親身見證這新堂的啓用,實在感恩!也感受至深!也讓我想到,訪宣固然重要,但平日的禱告及關心,可能才是參與普世差傳使命的關鍵所在。所以,勉勵弟兄姊妹不要輕看宣教士與差會的代禱信,隨時多方在私禱中記念他們的需要、了解他們的正作,因為不知何時,神也許會給你機會去服侍他們。


(上)2018年探訪「新天聖經學院」
(下)2025年再訪「新天聖經學院」,已建了新的大樓並庭園呢!


艱難歲月中「重建」
還記得2019年訪宣時,中福在泰北芳縣的學生宿舍經歷火災,一片頹垣敗瓦;今次我們再次到訪重遊舊地,該處已經重建,煥然一新成漂亮的新建築。工場的負責人帶我們回顧宿舍的舊照片,分享火災以後這數年間的心路歷程、心酸與重擔,及重建後的感恩;讓我們看見神如何憐憫及帶領他們經過這段艱難的歲月。

除了芳縣的學生宿舍,還有清邁的「新天聖經學院」,六年前到訪時只有兩座建築物,現在已增至四座,中間是設計優美的園子,更有一座大禮堂。此外,就連我們過往和今次住的地方——位於清邁的的學生宿舍(「新天學生中心」),也不難察覺有所改善,本來只有三面牆的飯堂,現已四面齊全,更有可開關的玻璃窗及安裝了冷氣,學生在炎夏吃飯時也不致大汗淋漓。而以往學生鞋架上的鞋多是穿窿,所以我們過去一直在團契中收集舊鞋郵寄給他們;現在,在相同的鞋架上,已難再找到穿窿的鞋了,感謝神一直的眷顧與保守!

此外,我們也重遇一些過去訪宣時遇見的熟悉臉孔,也認識了新晉的本地同工。實在感恩及感謝眾宣教士和本地泰人同工一直忠心不二默默的服侍,當中有些已進入新的事奉崗位,承擔起更大和更重的責任,願神祝福他們。


(上) 2019年的「新天學生中心」(工場位於清邁的學生宿舍)
(下) 2025年的「新天學生中心」,飯堂已有牆及冷氣!


「自立自養」的工
一向以為,服侍多年的資深宣教士的挑戰,定必比新晉宣教士少得多,因主觀地覺得他們理應已建立了成熟的支援網絡。但中福的經驗之談,卻讓我有另一體會;原來逗留在工場愈久的宣教士,他們跟差遣地(家鄉)的支援網絡會隨著時間流逝、或因各種人事變動而愈趨薄弱,反而需要更多新的支持夥伴。這次,我們便與一位有三十多年經驗的宣教士一同事奉,也體會到他繁重的工作量。除了因我們來到而要特別安排的探訪活動外,不同工場或事工單位的工作或應酬,還有管理同工團隊的工作,特別是在文化差異下督導當地人同工,當中的困難與挑戰絕不少。

我曾修讀宣教學,明白差傳的目標是希望建立健全的本地信徒群體,由他們繼續傳承下去,建立門徒、興起屬靈領袖,那麼,宣教士就任務完成,可以撤退了。但原來並非如此簡單,正如資深宣教士所分享:「希望退,但仍退不了。」要興起屬靈領袖就必需要有健全的神學教育系統,也是為何要建立聖經學院;還有不同的事工單位和堂會的運作等等,都需要大量資金去營運。縱然不少事工單位已由當地領袖領導,但大部份的資金仍需倚靠宣教士從海外籌募,當地的信徒群體仍未有足夠的力量自養。

這也讓我更清晰知道為中福泰北工場禱告的方向,就是祈求有朝一日,差會告知宣教士與泰北工場不再需要我們特別的支持了,他們能夠自立與自養,我們可以轉去支持其他更有需要的工場。祈求我跟團友們能早日見證這日的來臨,也求上帝垂聼我這恆切的禱告。


撰文/梅朗軒牧師Timotheus(恩福東九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