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驟看《三體》一名時,你會否以為是與基督教三位一體的上帝相關的故事?若是,你便和我一樣是想多了。《三體》(一套共三部)是國內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,與基督信仰完全兩碼子事。
《三體》被稱為是真正衝出國門,走入國際的第一部中國科幻小說。2015年,贏得了有「科幻界諾貝爾獎」之稱的雨果獎,讓劉慈欣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家。至2022年,《三體》已翻譯成30多種語言,在全球售出了近2900萬冊。日文版更是發售7天已加印10次!美國前總統奧巴馬(Barack Obama)、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,以至哲學家齊澤克(Slavoj Žižek)都是《三體》的粉絲。
一紙風行後,內地和Netflix都趕著各自開拍《三體》連續劇!
《三體》究竟魅力何在,可以吸引全球眾多讀者呢?
便如某些評論所言,與其定位《三體》是純科幻小說,不如視它為哲理性的作品。其宏闊內容引來讀者對人性和科學不少反思。
下筆時仍只讀完了三部曲的第一部。因為看後心情有點沉鬱,怕受不了,決定暫時放下。所以本文不是一個書評,更多的是一些讀後感言與信仰反省。
人之為何物?
有說:「《三體》就是一個披著外星人的殼,講的是人性。人性的『罪』與『惡』。」「《三體》最出色的就是人性的描寫。」
《三體》故事以人性的「罪」與「惡」展開其宏大敘事。故事中女科學家葉文潔在文革時目睹父親和老師遭逼害致死後,再被信任的人出賣,致使她對人性徹底失望。後來,得悉有外星三體人的通訊後,葉文潔便不顧地球會受其侵略的警告,背叛全人類,向三體人發出回應信號,暴露了地球的位置,也引來此後漫長世紀中,人類與三體人之間的搏鬥。
葉文潔認為「人類之惡無法靠自己解決,因此需要外在力量的介入」。為達成這目的,她先除去自己的人性感情,殺掉了敵人,也毫不猶豫地一起幹掉深愛自己的丈夫。
人心確是「比萬物都詭詐」、驕傲!惹禍的全是驕傲的公知!「知識使人自高自大」,但使人有造就的「愛心」卻全然欠奉!
或許地上公知都差不多一個模樣,自高自大後,便自悲自憐,慨歎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,看透他們能看見的所謂世情後,便無望了!絕望了!憤世嫉俗了!
「全世界都欠了我,我要全世界還我一個公道!」便按下回應按鈕,呼喚死神降臨人間。
沒有上帝的宇宙,要放棄和毁滅自己的族類,真有何其多的理由!
對人類的失望,而寄望外星人的拯救。多年前我便不斷從名導演史匹堡(Steven Spielberg)的電影裡聽到相類的吶喊。猶太裔的史匹堡放棄祖父輩的上帝,面對人類的無望,也惟有如無神的葉文潔一般,寄望於外星人的拯救(或毁滅)。
他們都一廂情願地以為「更高的科技必然有更高的道德」,但當被反問「你覺得這種想法本身科學嗎?」,葉沉默了。
曾聽說,若是真正的無神論者,必須持極大的勇氣才能生存下去。因為,生存的目的何在?
故此,不少人只敢持不可知論。一來,不敢完全否定超自然界的存在;二來,若一切都只是眼前的存在世界,確實叫人不存對未來的盼望。
沒有上帝的宇宙,人類存在的目的便是為了存活下去!多麼無意義的存活,多麼無趣的宇宙!
道德之為何物?
雖仍未讀《三體》的第二、三部,但知道當中有以下的探討:在面對生存時,人(甚或其他任何一種宇宙人)應否存有道德考量?
當「生存是文明的首要需求」,書中便出現了足堪媲美無情的達爾文主義的「黑暗森林法則」:
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,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,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,竭盡全力隱匿自己的蹤跡,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迅速被他人消滅,在這座森林中,他人即是地獄,就是永恆的威脅。
「更高的科技必然有更高的道德」?真的嗎?上述法則看來已給了讀者一個答案。
比地球文明科技水平更高的三體文明便沒有更高的道德水平,地球只是他們侵略和征服的對象。人類就如低賤的蟲子一樣,殺死蟲子有什麼罪惡可言?只是維護和發展三體文明的必經過程而已!
可是,諷刺的是,到最後當三體人也需面對比自己更高的文明時,前者都只能成為後者的「蟲子」!
把上帝拉下神壇後,人類(或其他物種)是何其渺小!
沒有上帝的宇宙,人算什麼!?不過是「陰溝裡面的蟲子」。
面對未知的宇宙,同樣是對人類失望的已故物理學家霍金(Stephen Hawking)便比史匹堡來得相對謹慎,他警告不要聯絡外星人。
或許,無神的霍金比名導演更誠實!或許,也是更無情,因他主張破壞了地球的人類移民(殖民)外星。只是,人即使移民到一個合適的外星,難保不會如三體人一樣,破壞那個「世界」,殺死那裡的「蟲子」!到破壞完了那個「世界」,難保不會再一次殖民外星,再一次殺滅「蟲子」!
沒有上帝的宇宙,道德標準由誰來定斷?!也有需要定斷嗎?便隨意踐踏下賤的「蟲子」吧!
科學之為何物?
《三體》故事也對科學作出了反思——科學可信嗎?科學能拯救人類?能拯救世界嗎?
首先,人實不應盡信科學。由AI到元宇宙,到最近的ChatGPT,我們對這些科學發展是既期待,又恐懼!因不知它們最終帶給人類的是福還是禍?!
其次,科學的長久成效和準確性有多大?劉慈欣以三體星經歷來提出質疑。
受盡三個太陽之苦的三體人,為了能讓自己的文化和生存得著保障,用盡了有文化以來的所有時間去嘗試推算出三個太陽的運行軌跡。最後的結論卻是叫他們絕望的,因為三個太陽的運行根本是毫無規律可言。(這會否推翻了你認識的所有物理定律呢?)因此,眼前唯一出路便是放棄三體星,另尋一個適合居住的行星來殖民侵略。
書中提出了多個質疑科學的假說,其中以「農場主假說」尤為震撼:
一個農場裡有一群火雞,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牠們餵食。火雞中有一名科學家觀察到這個現象,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,於是牠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:「每天上午十一點,就有食物降臨。」牠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,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,農場主進來把牠們都捉去殺了。
科學理論,從來都只是理論。昨天牛頓的理論,今天已多被推翻;今天的理論,明天又能保存多少?
此外,小說提到,為增加侵略成功的機會,三體人派出了「智子」(一種質子衍生的智能技術)鎖死了人類的科學發展。
「智子」可視為一個隱喻——人類智性的有限。科學,也只是這有限智性的表現而已!我們確實是充滿限制的生物,比無智火雞可能高不了多少!
沒有上帝的宇宙,人可以寄望的還剩下什麼?
結語・無望中的有望
《三體》借一位西方公知批評基督教只會抬高人類,「雖然所有物種都被放入了諾亞方舟」,卻輕視牠們,使人自私地在地上任意而行,摧毁大地!
這一點,劉慈欣錯了,上帝確是重視人,但上帝警告人不可自高!上帝要人放下自己,把焦點放在造物主身上,才能活出創造的美善!
破壞世界的人,正是違反上帝心意,沒好好「治理」和「管理」大地,隨己意踐踏上帝創造的世界!
在無上帝的小說,人性不足信,科學也不可靠,再遑論道德倫理也只是相對的選項,無足輕重!人,為著存活,只能學習以蟲子精神,帶著盼望走下去。沒有任何應許,只有一個遙遠飄渺的盼望。
在有上帝的宇宙,我們明白人性不足信,科學也不可靠,但我們能持守道德倫理,因為這是愛我救我的祂的教導與吩咐。人存活,並持盼望地存活,因為這是帶應許,並可達到的盼望。
劉慈欣確是錯了,基督信仰要人聚焦的是上帝,而不是人自己。人,愈多想自己,痛苦也愈多。能走過每一天,只因我注視的是上帝,而不是眼前的世界。
……天上的飛鳥,也不種也不收,也不在倉裡存糧,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。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?(馬太福音6:26)
願賜盼望的神,因你們的信把各樣的喜樂、平安充滿你們的心,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!(羅馬書15:13)
撰文/劉緒端傳道(Samuel)
